当时,李林甫作为宰相秉政当国已有十数载,虽然他屡兴大狱,铲除政敌,但仍然缺少权力的安全感。尤其是唐玄宗志在削平四夷,边将权力日益膨胀,甚至到了与宰相分庭抗礼的程度,而且边将当中,“功名著者往往入为宰相”。
郭元振、张嘉贞、张说、萧嵩、李适之等人都是以边将身份直接跻身宰相之列,而李林甫刚刚与李适之展开了一场血腥的权力斗争。心有余悸的李林甫为了专宠固位、永葆权势,开始酝酿改变唐朝的军事体制,其中的核心就是以蕃代汉,明以胡人为将,实削汉人之权。
为此,李林甫专门向唐玄宗上了一道奏疏,力陈在军事领域以蕃代汉的好处。他在上表中说:陛下英明神武,之所以还未削平四夷,根本原因就是“文吏为将而怯懦不胜武也”。陛下欲灭四夷、威海内,就应该使用蕃将,因为蕃将“生时气雄,少养马上,长习陈敌”。
李林甫非常懂得抓住皇帝的心理,李隆基“有吞四夷之志”,所以李林甫就顺着皇帝的宏图远志进行了一番为国为民的慷慨陈词。表面上看,李林甫是说蕃将比汉将勇猛,必能实现皇帝吞并四夷的梦想,实际上是为了暗中废黜汉族将领的军权,使得边将入相不再成为他的劲敌,从而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朝廷的大门徐徐打开,而安禄山个人也开始发力,他从最初与朝廷接触就懂得通过控制信息的传播渠道来为自己赢得更多关注。
御史中丞张利贞作为河北采访使来到平卢,安禄山极尽谄媚,重金贿赂,“多出金谐结左右为私恩”。张利贞入朝之后,“盛称禄山之美”,朝廷接收到虚假的信息,也凭此做出了错误的决定,竟立刻提拔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由副职而位居正职,由偏裨而独任方面,安禄山实现了他人生的第一次飞跃。
权贵因私废公,洞开方便之门;官僚受贿谎报,扭曲信息之实。故事开头包含的这两个因素将会贯穿故事的始终,也会助推安禄山走上人生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