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他曾七次带船队下西洋,郑和船队穿过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历经三十多个国家,加强了明朝与周边各国和平外交,将中国古代文明带向世界。历史上的郑和确实是一个太监,他一生都不可能有孩子。郑和将自己哥哥的长子收养过来,取名为郑文铭,继承锦衣卫千户的官职。
在明洪武十四年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为扫清云南的梁王(元朝残余势力),调集30万大军发起进攻。战争结束后,明军在经过昆阳时,把在滇池边玩耍的12岁的小郑和(当时还是名叫马和,后来是皇帝赐姓郑的)与他的伙伴抓到南京。郑和在明朝皇宫里被阉割后做内宫太监。
后来,郑和的长兄马文铭把他的长子马恩来过继给郑和,马恩来后来也跟随郑和改姓郑。郑恩来又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郑万显,一个是郑庭显,所以子孙后代就不断沿袭下来,代代相传。目前在世界上郑和的后裔三支:一支是云南玉溪的一支;另外是江苏南京一支;还有就是泰国清迈一支,人们称为“三支四地”。多出来的这一地,就是昆阳郑和的出生地,三支四地总人数约400多人。
看到郑和子孙满堂的现象,不禁让我们很是替郑和这位明朝时期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先人感到高兴。尽管不是嫡生的子女,但毕竟也算是后裔,总是不幸中的大幸了。郑和是太监,但是郑和却是个伟大的太监。而且这里的太监和大家普遍理解上的太监有些差别。
朱棣登基之后,因为在靖难之变中为朱棣立下战功所以深得朱棣的信任,不但给郑和赐“郑”姓,还升任郑和做了内官监太监。注意是“升任”,也就是说明朝的太监其实是一种官职。不同于清朝的太监,只是被阉割的供皇室使用的男性仆人,所以这里存在很大的误解。
而且郑和的职位是内官监太监,是堂堂正正的正四品官员,在地位上仅次于司礼太监。之后还朱棣还亲赐了“三宝太监”的称号给郑和,已褒奖郑和的功绩。
再退一万步讲,郑和做太监也不是自己愿意的,郑和家境优渥,根本就没必要去做太监。而是在公元1381年的时候,纠集兵马十三万,打算去云南消灭盘踞在云南的元朝的势力。于是在这个时候,只有十岁的郑和就被当时的明军的副统帅给掳走了,而且还把郑和给阉了,让他在军中当秀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