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向乾隆皇帝请求让纪晓岚回京,助其一臂之力。他说:“臣常思古人名言,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这件事,唯有纪晓岚能胜任。”乾隆皇帝这时也正想找个机会把纪晓岚调回来,于是,马上就同意了。
就这样,纪晓岚回京开始了他一生最辉煌的一件事,编撰《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的编撰十分艰难,其间历时数十年,许多参与编撰的大臣学者没等到编撰完成就去世了,可以想象《四库全书》的鸿篇巨制。可以说,纪晓岚成就了《四库全书》,《四库全书》也成就了纪晓岚。
在电视剧里,纪晓岚和和珅看起来年龄相仿,还经常斗来斗去。但事实上,他们相差25岁,根本不是同一辈人。
乾隆不杀纪晓岚的理由
一般来说,大凡聪明之主往往忌惮臣子聪明,他们要用人才,但这些人才不能恃才放旷,不然如大气曹孟德者,为何容不下祢衡、孔融、杨修等人,纪晓岚多次在乾隆帝面前逞才使气,乾隆帝为何不杀死他呢?
其一,没有不要。纪晓岚曾经在乾隆皇帝身边借古讽今,立刻引得乾隆帝大骂:“你纪晓岚不过是个书生,还敢妄谈国事!朕不过觉得你文学尚优,这才让你领修《四库全书》,实际上不过是把你当娼优养着罢了,你跟我谈什么国事?”这下好,纪晓岚“娼优大学士”的外号传遍朝野,弄得是人人皆知。
其二,纪晓岚绝不谤议朝廷,你看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便是如此,很少有对清朝政府非议的东西,这正是朝廷允许的范围内,既然为朝廷服务,如何要处置纪晓岚呢。
其三,纪晓岚诙谐有余,但治世不足,仅是个文人。纪晓岚的一生只是与文学为伴,在大政方针与国计民生方面没有参与。乾隆亲口说过“纪昀本系无用腐儒”,谈不上功高震主之说。
其四,纪晓岚并不受乾隆皇帝重视。清史家邓之诚先生说乾隆用人“颇以貌取,文达(纪晓岚)貌寝短视,且江北人,故不为纯帝(即乾隆)所喜。一时若翁覃溪、朱竹君、王兰泉、邹一桂皆不得朊仕,际遇颇相似,纯帝所许为明敏之才,率外擢督抚。若于文襄、梁文定、董文恭,皆以弄臣蓄之。”乾隆对身边近臣的用人标准不但要求这些人机警敏捷,聪明干练,而且要相貌俊秀,年轻帅气。和珅、王杰、于敏中、董诰、梁国治、福长安等人就是这样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