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喜好饮酒,他直接写酒的诗有二十余首,但是他并未嗜酒如命,反而是“饮而不乱”。后世形容人对某种事物的极端喜爱迷恋程度,用的就是“陶(渊明之)醉”一词,也都证明他对酒的好饮,止于陶醉而已。他所留下与酒有关的故事,也可以见证他在醉与醒之间的分寸。
陶渊明不只爱酒,更爱菊花。陶渊明的前妻陈氏,知书达礼,温柔贤淑,她与陶渊明结婚六年,育有四子,由于生育过密,加之平日操劳过度,身体虚弱不堪,在一个灾荒之年香消玉殒,魂归天国。陈氏的早逝,对陶渊明是一个沉重打击,陶渊明于是将对爱妻的情思全都寄托到菊花上,他将菊花与酒结成一体,自酿成菊花酒,既满足他的口腹之欲,也满足他的精神升华。
由于家里境况也是一日不如一日,自从续弦翟氏进门以后,他那伤痛累累的身心才得到了抚爱和慰藉,他不忍心让翟氏也去重蹈陈氏的覆辙,跟着自己去挨穷受苦。在好友庞遵的再三劝说下,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但是,陶渊明发现了桓玄篡权的野心,于是,借母丧辞职回家。
后来桓玄叛晋,被刘裕、刘毅等击败后,挟持晋安帝到江陵,陶渊明投奔到刘裕身边,但不久,他却发现刘裕剪除异己、任人唯亲,这使他感到失望,于是打算辞职隐居。陶渊明的堂叔陶夔不同意陶渊明的隐居,对他说:“你再去归隐田园,固然很好,可是你想过没有,你年龄已大,又不善理财、孩子尚小,家境贫困,这往后的生活又该如何去维持?”
“我的看法你不如走一条中隐之路。”何为中隐?指的是做地方上的小官。陶渊明思索再三,接受了他为彭泽县令的朝廷任命。做了八十多天的县令后,由于督邮发难,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于是离开了官场,真正走上了回乡隐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