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诳楚之后,又于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前往楚、韩、齐、赵,燕等国进行游说,使得五国连横事秦。同一年,张仪因功封得五邑,封号为武信君。张仪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外连衡而斗诸侯”,与秦国的耕战政策相配合,运用雄辩的口才,脆谲的谋略,纵横捭阖,游说诸侯,建树了诸多功绩,在秦国的政治、外交和军事上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苏秦要做的是帮弱小的燕国报国破之仇。长时间作为间谍在齐国做事,随时随地都存在生命危险,而苏秦的计谋最终使得齐国天怒人怨,这才有乐毅之功。张仪虽然是首创连横,为秦国的统一奠定基础,但是就其工作的危险系数来说,和覆灭当时的大国齐国的功劳,苏秦也不会比张仪差。
张仪为其效力国谋得的利益明显,苏秦为自己谋得的利益明显。张仪明显要高一筹,张仪首创连横拜相后,积极为秦国谋划。他采用连横术迫使韩、魏太子来秦朝拜,在军事和外交上积极谋划,使得秦国“东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这为秦国的霸业和将来的统一起了积极的作用。
把秦国作为强大的后盾联合周边小国灭其他国家,让秦国占据了富饶的天府之国,有了巩固的大后方,为秦国的经济发展和军事战争,提供了有利条件。而苏秦因为出身贫寒,做事就多为自己考虑,只考虑做这件事达到自己的目的即可,不惜耍诈搬弄手端,虽然聪明但多是靠“欺诈”来赢取各国主君的信任。
后苏秦私下与燕谋齐的活动败露后,齐处以车裂之刑,这在战国晚期是轰动一时的事件。综合观之,苏秦的小聪明更厉害,为人狡诈,不择手段亦,也容易玩火烧身。张仪则为人稳重,胆识亦不输苏秦,分析局势他技高一筹,但急智就不如苏秦了。
张仪外连衡而斗诸侯”,与秦国的耕战政策相配合,运用雄辩的口才,诡谲的谋略,纵横捭阖, 游说诸侯,建立了诸多功绩,在秦国的政治、外交和军事上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风云多变的险 恶环境中,主要凭借外交手段,采用连横策略,“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使秦国的国威大张 ,在诸侯国中产生了巨大的威慑作用。
孟子的弟子景春称赞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张仪使用军事和外交手段,使得秦国“东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 ,北收上郡,南取汉中”,这为秦国的霸业和将来的统一起了积极的作用。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 311年),秦惠王卒,子秦武王即位。张仪素为秦武王不满,离秦赴魏,秦武王二年(前309年)卒于魏。具体的并无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