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看出,爱迪生的最大发现,是用毛竹丝代替碳做了灯丝。此后,爱迪生发明了高功率的发电机,绝缘电线,分流电路等,对电灯的推广和应用作了巨大贡献,使普通老百姓也能用得起电灯,因此人们才普遍把爱迪生认作是电灯的发明人。
上述史实告诉我们,技术成熟是科学发明的必要条件,如真空技术的发展为电灯提供了基础;再次,真正伟大的发明,应该是能够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另外,专利保护对发明创新必不可少。既如此,我们教科书上的科普故事,应该给学生真实完整的呈现,而不能为了教育目的而掐头去尾,甚至忽略或伪造事实,放大主观努力的效果,这种科普本身就是不科学的。类似的例子,还有爱因斯坦那句被“断章取义”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天赋更重要。
爱迪生研究电灯的过程:
研究电灯
1878年9月,爱迪生开始研究电灯,但由于爱迪生经济问题不得不寻找经济资助,于是成立一家股份公司,以便为实验提供经济资助,不久洛雷找到了几个股东,他们愿意出钱资助爱迪生研究电灯。但爱迪生屡屡失败,很快用完了五万美元用完了,一部分股东的信念开始摇动,爱迪生苦苦劝诱,股东们决定再拿五万美元资助爱迪生。
1879年10月21日,电灯研制成功,他为此试用了接近1600种材料进行试验,连续用了45个小时之后这盏电灯的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这种电灯有“高阻力白炽灯”、“碳化棉丝灯”多种名称,用碳化棉丝制成。
1880年,爱迪生派遣助手和专家们在世界各地寻找适用的竹子,有六千种左右,其中日本竹子所制碳丝最为实用,可持续点亮一千多个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这种灯称之为“碳化竹丝灯”。
1881年,在巴黎世博会上,爱迪生展出一台重27吨、可供1200只电灯照明的发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