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为什么台湾人把熊猫叫作猫熊?源自解放前(上世纪40年代初),在重庆举办的一次博览会上,展出了大熊猫的标本。标牌上面一行是拉丁文学名“Ailuropodamelanoleucus”,下行是中文学名“熊猫”。
当时中文书写是自右至左,实质是叫“猫熊”。而参观的人却都按上面拉丁文的字母顺序自左至右把中文学名念成“熊猫”,连报纸记者在报道中也写成“熊猫”。
后来就以讹传讹把国宝称作“熊猫”或“大熊猫”,形成习惯称谓。现在考究起来,其实台湾学界与有的媒体称之为“猫熊”是对的,所以大陆也称熊猫的学名是“猫熊”。
小熊猫躯体肥壮,身上被有粗的长毛。体长40~63厘米,尾长为体长的一半以上,体重一般约为5公斤左右。头部短宽,吻部突出,圆脸,颊有白斑。
眼睛前向,瞳孔为圆形。鼻端裸露,皮肤表面颗粒状。耳大而直立,向前伸。耳廓尖,耳内有毛,耳基部外侧生有长的簇毛。四肢粗短,后肢略长于前肢,前后肢均具五趾,蹠行性。
足掌上长有厚密的绒毛,盖住蹠垫。爪弯曲而锐利,能伸缩。尾粗长,不能缠绕物体,尾上带有深浅相间的环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