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汉武帝在公元前110年封禅
汉武帝刘彻元封元年三月,汉武帝率群臣东巡,来到了河南,先登临中岳嵩山。随从人员称,在山上听到有喊着“万岁” 的声音。汉武帝以此为祥瑞,认为是上天肯定他的功绩。于是兴致勃勃要东上泰山去封禅。来到了泰山,派人在岱顶立石。到达泰山时,泰山草木未生,就派人上石立泰山之巅,自己去巡行东海。
到了四月,返回泰山举行封禅仪式。他自定封禅礼仪:先到梁父山礼祠地主神;其后举行封祀礼,在山下东方建封坛,高九尺,在下面埋藏着玉牒书;行封祭祀礼之后,武帝单独与侍中奉车子侯登临泰山,行登封礼;第二天自岱阴下,按祭祀后土的礼仪,禅泰山东北麓的肃然山。封禅结束后,汉武帝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贺,并改年号元鼎为元封,割泰山前嬴、博二县来奉祀泰山,名为奉高县。此后,汉武帝又曾五次来泰山举行封禅仪式。
3.汉光武帝在公元56年封禅
建武32年(公元56年)1月,光武帝宣称夜读《河昌会符图》,见有“赤刘之九,会命岱宗”的句子,他认为这是天意指示他要举行封禅(光武帝为汉高祖九世孙),于是下诏东封泰山。1月从雒阳出发,2月光武帝和群臣到达了奉高,派遣役夫1千多人整修山道,又调派驺骑3千多人在登封台上垒方石。
15日光武帝开始斋戒,22日在泰山下东南方燔柴祭天,然后乘御辇到达山顶,在岱顶少憩后便更衣行封礼,瘗玉检文。礼毕,群臣皆称万岁。下山后在25日又行禅于岱麓梁父山,封禅如仪之后,光武帝命手下在泰山刻立碑石,叙述了自己“至于岱宗,柴望秩山川”的封禅盛况,并夸耀其开创光复汉室、重现太平之功业,之后改年号为建武中元。
4.唐高宗在公元665年封禅
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十月,唐高宗李治率文武百官、扈从仪仗,武后则天率内外命妇,封禅车乘连绵数百里,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 天竺国、倭国、新罗、百济、高丽等国的使节和酋长。十二月云集泰山脚下,派人在山下南方四里处建圆丘祀坛,上面装饰五色土,号“封祀坛”;在山顶筑坛,广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号“登封坛”;在社首山筑八角方坛,号“降禅坛”。
次年正月高宗首先在山下“封祀坛”祀天;次日登岱顶,封玉策在“登封坛”;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禅坛”祭地神,高宗行初献礼毕,武后升坛亚献。封禅结束后在朝觐坛接受群臣朝贺,下诏立“登封”、“降禅”、“朝觐”三碑,称封祀坛为“舞鹤台”、登封坛为“万岁台”、降禅坛为“景云台”,改元乾封,改奉高县为乾封县。 此次唐高宗李治封禅泰山,最大的特色是他带来了皇后武则天,并且允许武则天参与祭祀典礼活动,这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大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