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转变,是李阳冰体会到宇宙、自然的变化视律,加以心裁而得。这婉转精妙之法是自然生存之理。世间万物,互相之间彼此抵牾、冲突、排斥,须得各行避让,委曲蜿蜒,方能彼此容纳,互相补充。
这种能力充满辩证法,如生命力的正压与反弹。丰坊《书诀》云:“古大家之书,必通篆籀,然后结构淳古,使转劲逸。”
这只是揭露了表面现象,篆籀之意是生存之意,是生命力的智慧延伸。林散之论用笔有“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到圆时更觉方”语,能道尽篆法在行草中的美妙意蕴。
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称:“秦始皇帝初兼天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
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今存《琅琊台刻石》、 《泰山刻石》残石,即小篆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