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喜欢登高 登山爬高最早源于重阳佳节

|2018-08-29 10:41:57

  重阳节民间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追究起来,恐怕有生产上的原因。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比较空闲。
 


 

  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又恰逢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后来便称这种上山采集为“小秋收”。

 

  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相传始于东汉。据梁朝吴均《续齐谐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

 

  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宜去。令家人各做绎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家,见鸡、狗、牛、羊一时暴死。

 

  登高和古代文人有不解的情缘。古代文人的登高,既有对传统风俗的继承,又呈现出其特有的文化功用。

 

  文人们在一些登高览胜之所留下的登高佳作不胜枚举,这些名胜之地也因文人的涉足和作品而名声大振。文人登高有时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生活的再发现。

 

  可以说,正是因为文人广泛参与登高,才提升了登高的境界,丰富了登高的文化内涵,古代文人对登高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登高的去处,一般是山、塔、楼,所以,在一座古城,大凡能将风景揽入怀中的高处,几朝下来,皆成了名胜。对古人来说,若城内或近郊无高,是非常败兴、非常严重的一件事,至少重阳这天没法熬,无处立足。

 

  所以,筑阁砌楼便成了古建时尚,“江南三大楼”之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皆受驱于重阳雅集、登高揽景的欲望,一俟矗起,则声名大噪,“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来源:秀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