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喜欢蝉 古代咏之颂之还对其寄托理想抱负

|2018-08-30 11:13:23

  很多人发现在古代一些物品上能够看到蝉的存在,并且在古人心中蝉是有特别的意义的存在,古人喜欢蝉,在文人墨客留下的千古名句中常有体现。
 


 

  古人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

 

  最为著名的是被称为唐代咏蝉诗“三绝”的诗。虞世南《蝉》中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中的鸣蝉成了诗人立身高洁,不是凭借外在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

 

  骆宾王《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借蝉抒怀,写处境的险恶、政治上的不得意、言论的被压制。

 

  李商隐《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由蝉的立身高洁联想到自己的清白,由蝉之无人同情联想自己同样也是无同道相知。

 

  当然,蝉在中国古代还象征复活和永生,这个象征意义来自于它的生命周期:它最初是幼虫,后来成为地上的蝉蛹,最后变成飞虫。

 

  蝉的幼虫形象最先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青铜器上,而周朝后期到汉代的葬礼中,人们总把一个玉蝉放入死者口中以求庇护和永生。

 

  蝉在昆虫当中也是特立独行的存在,只有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因此所谓的蝉蛹实际是蚕蛹的误传,蝉在一生中是没有蛹的状态的。

 

  蝉的成虫只有雄性会鸣叫,吸引雌性前来交配,大部分蝉在交配之后死去,所以只有夏天才会有蝉鸣。雌性在树皮中产卵,幼虫破壳而出后,就会蛰伏在树根处的泥土中,吸食树根的汁液为生。蛰伏的时间根据不同的品种而不同。

 

  有人也要问,为什么夏天的晚上听不到呢?这是因为在气温和光度下降后,蝉的活动性会降低,所以晚上也不容易听见蝉鸣。

 

  中国蝉的穴居时间为3至7年,法国蝉的生命周期大多是4年,在北美竟然有一种十七年蝉。它们的幼虫会在泥土中蛰伏十七年再破土而出。

来源:秀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