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这么想的时候,他握笔的那只手不由的在向右的方向是放松的,也就是说,如果这支笔继续向右移动,是不会遇到B同学的手的阻力的,而如果笔向左移动,因为这是B所没想到的,则会受到B的阻力,这种现象姑且称为——鼓励继续向右。
而此时A也感受到了笔的异样,因为笔开始的晃动是正常的,但是晃到右方以后应该晃回来却没有,于是A也产生了和B同样的想法:“难道笔真的动起来了吗?”於是A要检验一下。
(这里还要解释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手检验一个东西是否摆放稳固,或者检验它是否在移动时的动作:我们会用手把那个东西向左推一下,再向右推一下,不信的话请你把自己的笔立在桌子上,立好以后用手去检验一下,看自己的手是如何动作的,肯定是轻轻向左向右各晃一下,动作很轻很快,这是我们从小到大十几二十几年养成的习惯,不用经过思考的。)
A要检验一下笔是否真的在动,于是向左一下向右一下,当然很轻很快,但由于B的正在起作用,於是笔只能继续向右而不能向左,于是A也明白了,原来笔仙真的来了,而且笔仙是要向右画的,於是在A的身上也起了作用,这下好了,笔真的动起来了,在和的一起作用下开始正式向右画。
笔既然已经动起来了,那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笔仙降临的标记是画一个大圈,这个大圈是怎么化出来的呢?
如果A和B的猜想一致,都猜笔仙是要顺时针画圈或逆时针画圈,这很好办,可是如果A猜想笔仙要顺时针而B猜想逆时针怎么办?
笔已经从左向右画了较长的一划了,要画圈就该拐弯了,A在猜想笔仙是要顺时针,可是却在顺时针的方向上感受到了笔的阻力,他当然不知道这是B在猜想相反方向的结果,於是顺理成章的,在作用下,A根据自己的检验结果改变了自己的猜想:“啊,原来笔仙不是要顺时针而是要逆时针画圈”,这样两人想法一致,于是一个圈就完成了。
画圈画线都好办,那字是怎么写出来的呢?
我们接着分析。比如A提出了问题:“亲爱的笔仙,能否告知我将来的老公姓什么?”
A和B当然希望笔仙画出来个字瞧瞧,假设接下来还是从左向右划了一道,A和B把这一道看作是一横,那么写完一横应该写什么,估计在这个问题面前,十亿中国人再加十亿中国鬼起码有十八亿要回答:写完一横,当然是一竖了,於是两人在和的共同作用下,又写了一竖。写完一竖又该怎么办,那当然是再写一横了。
登录秀目号,与万千网友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