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下落之谜大揭秘 建文帝之谜已经破解是真的吗

|2016-11-20 10:51:09

  肩负重要使命,且必须完成,当他找到建文帝并与之交谈后,一定会把所有的谈话内容告诉朱棣,因为这正是他任务中的最重要部分。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在那个神秘夜晚胡濙告诉朱棣的,正是建文帝告诉胡濙的。

 

  有理由相信,朱允炆给了胡濙一个答案,而胡濙告诉朱棣的也正是这个答案。解开秘密的钥匙仍然在史料中——“至是疑始释”。解脱了,彻底解脱了,二十年的疑问、忧虑、期待、愧疚、恐惧,在那个夜晚之后,全部烟消云散。

 

  需要说明的是,同时可以推定胡濙与朱棣谈话之时,建文帝应该还活着。建文帝究竟说了些什么呢?

 

  “二十年过去了,我也不想再争了,安心做你的皇帝吧,我只想一个人继续活下去。”这可能就是建文帝所说的话,因为只有这样的答案才能平息这场二十多年的纷争,才能彻底解脱这两个人的恐惧。

 

  坐在皇位上的那个,解脱的是精神,藏身民间的那个,解脱的是肉体。这场叔侄之争终于划上了句号。

 

  建文帝之谜已经破解是真的吗

 

  “我的祖先找到过建文帝!”近日,90岁的丹阳人戴壁城称,他近来研究家谱时有了意外发现——他的祖先曾花30年时间寻遍万里,最终在一个叫“穹浪山”的地方找到了建文帝。这一发现是否能够破解数百年来争论不休的明朝第一悬案?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一篇“藏身”家谱的墓志铭



 

  今年10月中旬,戴壁城在阅读《丹阳家谱提要》时得知,有一本1936年重修的《云阳戴氏家乘》,被收藏于上海图书馆。11月中旬,戴壁城在琢磨家谱时发现了一篇墓志铭《东山公墓志铭》。

 

  记者在戴壁城家中看到了家谱的复印件。这篇墓志铭是家谱第二卷的最后一篇文章,墓志铭是为戴家先祖戴瑞珊而写,共1400余字。

 

  家谱记载,戴瑞珊,字国珍,号东山,生于明洪武庚戌年六月十五日,死于明宣德壬子年十一月十八日。戴瑞珊是明洪武癸酉举人、甲戌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员外郎。建文帝在位期间,他当上四川提学副使。

 

  《东山公墓志铭》由戴瑞珊的好友王用宾所写。王用宾名王观,用宾是他的字。三十年追寻万里“始得见帝”?

 

  据墓志铭记载,戴瑞珊在安徽得知建文帝未死,藏身于苏州史仲彬家,他渡江赶到苏州时,建文帝已离去。戴瑞珊再由吴楚经福建、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寻找,跋涉数万里,终于在穹浪山见到建文帝。

 

  “殆三十年始得见帝穹浪山中,时公已病,帝见公憔悴,甚怜之,慰劳交至,命之亟归。公痛哭流涕,拜谓:臣受大恩,未曾以一死报国者,徒以陛下尚在,故不惮万里相从,今既得见天颜,愿誓死相随,不忍言去。固辞不获命,乃大哭,拜帝而归。归未期月,遂以病卒于家。”

 

  史载建文帝于1402年下落不明,戴壁城根据墓志铭的叙述推断,戴瑞珊在建文帝失踪那年就开始寻找,当年若见到建文帝,应是在1432年,当时建文帝应为55岁。 墓志铭疑点重重引来猜想

 

  戴壁城感到不解的是,这么多年来,“祖先找到过建文帝”这样重大的一件事情为何鲜为人知?也许墓志铭的开头中可以找到一部分答案。“即如吾友东山公之事君大节,亦足千古。厄于时事,遂不得传,非不得传,不可传不敢传也,不敢传者,时所讳也……”

 

  这段话的意思很清楚:碍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戴瑞珊见到建文帝的事情并不敢宣布,也没有外传。

 

  另一个耐人寻味的地方,就是戴瑞珊见到建文帝的地点——穹浪山。墓志铭中,没有更多关于该地名的记载。对此,戴壁城提出猜想: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王观为了保护建文帝,对他的藏身之所不敢仔细描述。

 

  那么是否真有这个地名?这个地方在哪儿?也有传说,建文帝死后埋葬在苏州穹窿山,穹浪山和穹窿山读音相似,但二者是否为同一地方,不得而知。 家谱记载只能作为参考

 

  记者找到了《丹阳家谱提要》一书作者吉育斌。吉育斌表示,家谱重修目录显示,康熙、乾隆、道光、光绪时期,戴氏均有修过家谱。

 

  吉育斌认为,《东山公墓志铭》里记载的事情,按照时间推断没有任何问题,不过康熙年间修家谱时,距离建文帝就已相差300年左右,至少相隔10代人,“如果是口传的话疑点就更多了。”

来源:搜狐

打开互动页面,查看精彩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