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下落之谜大揭秘 建文帝之谜已经破解是真的吗

|2016-11-20 10:51:09

  吉育斌表示,虽然明清家谱的可信度比较高,但要概括一个人,墓志铭显然还不够,家谱都是写自己人,没有标准和监“督,墓志铭也一样。建文帝的传说很多,史学界没有定论,家谱的权威性不足以作为铁证,只能作为参考。”

 

  611年前,明朝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经过四年的靖难之役,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终于攻破南京,就在朱棣攻入南京时,皇宫已是一片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数百年来,有关其出逃的传闻颇多,演变成为一桩争讼不决的历史悬案。

 

  建文帝的命运,在史学界衍生出多种说法:一说他死于战乱,一说他“出家为僧”,甚至有传说他流亡海外,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找其踪迹……

 

  关于建文帝的下落,历来有自焚说和出亡说两种观点。两说各有道理,但谁也拿不出决定性的证据,一锤定音地击败对方。当年清朝编修《明史》之时,明史馆中诸史臣即对此意见不一。

 

  于是,在修撰《明史·恭闵帝本纪》时,只好运用如下表述:“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以折中双方的观点。 “陵墓”遍布全国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可能从来也没有哪个像建文帝那样在全国各地都有他的“陵”或“墓”,江苏、浙江、福建、云南、贵州、湖南、青海、四川等等,向来争讼不已,但谁也拿不出过硬的证据,基本上都是孤证。

 

  1975年夏天,苏州一带大旱,西郊穹窿山一个小山包上,中间草木全部枯死,但四周草木依然郁郁葱葱,形成了一个方圆五六十米的怪圈。人们推测,山包下为人工挖空,断了地下水来源,所以上面的草木干枯而死,极有可能是座“皇坟”,而坟墓里埋葬着建文帝。



 

  2004年,南京一位老先生让庆光爆料称,自己是建文帝十五世孙,《让氏家谱》中记载:建文皇帝假扮僧道逃出南京,改名让銮,死后葬在武昌洪山。 专家观点 墓志铭是真是假 墓志铭“真实性很高”

 

  丹阳市史志办78岁的张昌龄从事地方志编纂工作30余年,他是《丹阳古今》的主编之一。张昌龄翻出了一套清代光绪年间的《丹阳县志》,县志里多处提到了墓志铭的作者王观,“他在明洪武年间当上"教谕",是丹阳在明代的第一任教育官员。”

 

  张昌龄指出,县志里关于丹阳妙觉寺的记载还提到,“俗传,建文帝披剃于此。”

 

  张昌龄指出,这篇家谱的真实性问题会是争议的焦点,不过,相比于根据传说、遗址作出的推断,作为“当时人记载当时人当时事”的墓志铭,“真实性很高”。 “多多少少有点影子”

 

  在南京明史专家马渭源看来,镇江丹阳发现的《东山公墓志铭》,“多多少少有点历史的影子”。马渭源说,金川门之变后,几百个建文大臣一夜失踪,这些人要么被杀,要么出逃。这些大臣又以南方人居多,出逃后在江南寻找建文帝是完全有可能的。不排除戴瑞珊就是当时追随建文帝的臣子之一。

 

  文中又说,戴瑞珊最后在穹浪山见到了建文帝,穹浪山确有其名,是当时贵州安顺的一座小山,在今天的云南一带。 还是存有诸多疑点

 

  但马渭源认为,光凭这些孤证,还不足以破解这一历史谜案。而且墓志铭及其《丹阳县志》中也存在诸多疑点。

 

  首先,墓志铭中说,戴瑞珊听说建文帝藏在苏州史仲彬家,就飞赶过去,但史仲彬此人不可考,托名史仲彬所作的《致身录》,绘声绘色地演绎了建文帝的出亡过程,给人感觉不像逃难,像旅游。另外,马渭源对《丹阳县志》的史料价值也存在疑问。 当年进士查无此人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明史专家范金民看了《东山公墓志铭》后,认为墓志铭可能是附会野史。据《云阳戴氏家乘》记载:戴瑞珊是“明洪武癸酉举人,甲戌进士”。

 

  范金民在查询了《进士题名录》后,发现明洪武二十七年进士中并没有戴瑞珊这个人。范金民表示,家谱造假的现象其实自古有之,有的是为了攀附名人,诳称高贵,有的是杜撰虚假人名作为自己的祖先,不顾客观事实,盲目追求源远。“编着编着,就露出马脚来了,这种现象很普遍。”

来源:搜狐

打开互动页面,查看精彩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