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迹票房预测扑街难免 郭敬明开CG电影先河该不该点赞

|2016-10-04 10:06:39

 

  但被视为突破之举的“全真人CG”本身,仍然遭到了质疑。影评人“桃桃淘电影”就认为,以CG完美模仿人类“即便是首部,也是条弯路,或者是死路。”他引用心理学中的“恐怖谷理论”,即当机器人过于逼真、与真人一模一样时,人心理上反而会产生抵抗,会反感这样的机器人。因此,《指环王》中咕噜一角虽表情、动作活灵活现,外形却迥异于真人,就能得到观众的喜爱和认可;而《极地特快》《贝奥武夫》等影片以CG来逼真模仿人类的外形,口碑却不算好。
 


 

  剧情:

 

  高度还原小说?还是莫名其妙?

 

  《爵迹》小说自2009年开始在杂志连载,2010年、2011年相继出版了第一部的上下册,作品目前并未完结。作为国内少有的、构建庞大世界观的玄幻小说,《爵迹》拥有大批书迷。在对电影版的评价中,不少原著迷就满意地给出好评“高度还原小说”,也有声音认为应当对国产玄幻作品给予包容和支持。
 


 

  批评者则认为,《爵迹》延续了郭敬明作品“讲不好故事”的问题,庞大的世界观构建恰恰成了电影的负累。原著30万字的篇幅中,有10万字左右在阐述世界观背景、介绍各人物及其关系。电影中,这些背景介绍都由角色的台词对话来完成,显得生硬且复杂;陈学冬饰演的角色是前半段的主体,详述了他的成长经历、身份变化,但影片到后半段却变成了近10个角色平分戏份,模糊了主线;作为影片主要矛盾冲突的七王爵分裂,却是在影片末尾才阐述理由。很多没看过原著的观众吐槽道:“越看越糊涂,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打起来,为什么又和好,为什么要这样做。”

 

  创作:

 

  服务粉丝?还是回到电影?

 

  从《小时代》到《爵迹》,郭敬明导演电影的每一次上映,都会引来两个阵营的对骂。一边是郭敬明的书迷,一边是没看过原著的观众。由作家跨界电影的导演、编剧不少,改编自己作品的也不少,引来这么大争议的却只有郭敬明一个。

 

  不少粉丝表示,“《小时代》《爵迹》等完美呈现出了自己想象中的那个世界。”对这一部分观众来说,书与电影是相互交织着存在的,电影中剧情破碎的部分可以用阅读原著的经验来弥补,人物的部分更是越还原越好。然而,电影在售票前并未要求勾选“已阅读原著”的选项,对另一部分观众来说,《爵迹》是作为一部独立的电影而存在的,需要满足电影讲好一个故事的基本要求,会与已有的观影经验做对比。同一部电影在两个群体中的口碑悬殊,恰是因为他们对电影的定位、期待、要求大相径庭。

来源:新浪

打开互动页面,查看精彩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