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英陈绮贞微博深夜互撩 她曾是想娶我的女人

|2016-10-07 09:08:10

  久了以后,我们也忘记了我们真正的自己。

 

  刘若英对谈陈绮贞:在网络喧嚣中我选择独处

 

  ▍我只需要对自己负责

 

  多年前我的第一本书《一个人的KTV》,里面讲了很多一个人独处时做的事情,那时我一个人旅行,看电影,唱KTV,朋友投以不可置信、同情,甚至怪异的目光,总觉得一个人去做这些事情,大多是因为找不到人陪,是一种勉强。

 

  说不定,一开始真是这个理由,但慢慢地,不知道是习惯了,还是发现比起人来人往,我更加喜欢一个人去感受并完成这些事。

 

  多年过去了,我的生活从一个人变成两个人,我感激我的伴侣纵容我保持独处习惯。过去如果你听到我跟先生在同一个时间出门, 却到不同的电影院看各自想看的电影,恐怕会觉得“你们夫妻感情不睦”。



 

  如今,我们的朋友会说“真羡慕啊,你们有各自独立的自由的空间”,十几年过去,整个社会对于独处有了不太一样的评价。

 

  不管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我总觉得“我”就是代表自己,只需要对自己负责任。现在有了婚姻,我仍试着在两人的关系中找到纯粹的自我。即便如此,难免还是有些束缚,就好比说,以前单身的时候说“秋天好萧瑟”,大家会觉得这句话很浪漫、很文艺。

 

  但若是现在,记者就会问:“你是不是婚姻不幸福?”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人妻不能觉得秋天萧瑟?不能伤感?不能低落?难道所有的情绪不再是我自己的?还是在找到幸福以后,整个世界都应该变成暖色系的?

 

  不免觉得,人最大的悲哀,其实并不在悲哀的本身,而在于不能悲哀。当自己不再是自己,如何能在新的关系下快乐地存活?这是我开始反思“自处/ 相处”这一题目的由来。

 

  ▍没有接触的亲密VS.近距离的疏离

 

  陈绮贞应该是我认识的创作者中,非常知道该如何独处的一位。她一天上网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不用脸书、微博,家里的无线网络基地台不是always on,有上网需要的时候才打开。

来源:阅读时间

打开互动页面,查看精彩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