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手机只要保持20% 的电力就足敷所需,“应该算我的运气很好,工作期间就算手机突然没电也不会被骂。
“我曾经试过借一支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号码的电话,只能打出去,也只有某个人可以找到我,我想试试看生活上完全不要受到手机干扰的可能。”绮贞认为,即便是如此,现在的独处与相处也很难区分。
往往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也像是在独处,“有几次在演唱会的后台,一排人都在看着自己的手机,我想找个人聊天都没人理我。以前你得去找独处的机会,现在只要离开网络与社群,某种程度就是一种独处。”
绮贞说的状况,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像A跟B在一起吃饭,B对这个餐厅的感想、食物的口味,他会在第一时间拍照、上传到脸书,却未必会抬起头告诉坐在对面的A,C透过脸书知道B的状况反而比在现场的A还要多,成了一种没有接触的亲密,或是近距离的疏离。
对绮贞来说,长时间的独处某个程度上是为了创作,每天花一段时间,规律性地“做功课”,写什么都好,也能够固定产出。
“你没有那种灵感一来就一发不可收的感觉吗?”我问。“那种好像被雷打到灵感跑出来的时候也是有的,”绮贞说,“若要跟每天规律的产出相比,我其实私心更爱被雷打到的感觉。
好像老天爷借此机会告诉你,你是有天赋的,而天赋是努力所弥补不来的,这会让你觉得自己是被选来做这件事,有使命感,也因此就算每天都要规律地创作,也不会自我怀疑。”
▍让身体处于最舒服的状态
“一个人的心里如果有太多别人的想法,其实还挺不舒服的。” 即便经常保持在独处的状态,但人若入世,情绪难免。
“那你如何排解?”我问。
“我曾经听过一场演讲,很多人觉得伤心的感觉是想象出来的, 属于一种心理上的反应。但也有研究认为,人觉得伤心的时候,大脑里真的有个地方是受伤的,所产生的情绪反应是真实存在的生理作用。
“以前我觉得心情不好或精神状况不佳,就只能摆着等情绪过去,现在会反过来想,起码让自己的身体处在舒服的状态。”
登录秀目号,与万千网友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