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味难脱
戏剧导演和演员在电影版都是怎么的存在?
话剧电影化后,为何总是陷入“感觉”的讨论?或许和这些作品启用原班创作人员有关系。像《夏洛特烦恼》的闫飞、彭大魔,《驴得水》的周申与刘露,还有《你好,疯子》的饶晓志,以及《恶棍天使》的俞白眉,无一不是同名话剧的导演或编剧。
有人质疑他们不是科班出身,导得了话剧未必拍得好电影。刘洪涛不这么看,“开心麻花虽然做的是话剧,团队这么多年其实都是在研究美国的喜剧电影。而大魔本身就是电影学院毕业的,闫飞为了拍电影,也去电影学院学了一年电影,所以他们第一部电影那么成功。也不能先入为主说话剧导演做不好电影导演。昆汀原来还是录像带店员呢,不影响他成为伟大导演。”他觉得话剧导演来做电影,“对戏剧冲突的把握,还有一部戏如何吸引人,他们比一般导演还要在意”。
饶晓志的《你好,疯子》前段时间在北京大学试映,现场反应热烈,多年“病友”李亚鹏感叹这不像一部处女作,理由是“它有着精彩的剧本和天马行空的电影语言”。虽然早有做电影的梦想,过去几年,饶晓志最大成就还是在舞台上。提到话剧搬上大银幕后难脱舞台味,他的看法是“外界肯定会有先入为主的看法,这不重要。我要做的是严格按照电影工业标准来要求我的电影”。
他也承认,话剧圈的人来拍电影,“抛开话剧味是有难度的,毕竟有惯性思维。还是要记得不能照搬话剧,要以电影方式来呈现故事。”饶晓志说,《你好,疯子》12月上映后,如果依旧被说有话剧味,“那一定是我留下来的,有一些表达是属于饶晓志的方式,以后我在做其他的电影说不定还是如此。”他提到自己在做话剧时曾被观众说过作品有电影气质,“这就是对你风格的一种定义,电影有戏剧成分、戏剧有电影成分,然而都是我的成分”。
带着话剧排练习惯来拍电影
说道第一次拍电影的经验,明明做过上千场次舞台巡演的导演们,异口同声说拍电影比排话剧更不容易。饶晓志直说很难,“戏剧很多咏叹,还有跟观众直面交流的气场,在电影院是无法模拟。如果照搬戏剧表现形式,到大银幕会导致尴尬的观影感受。舞台有舞台规矩,镜头有镜头方式,逾越了是很可怕的,这些导演都要考虑周全。”
这一点,《驴得水》因应媒介的变化,在电影版情节上做了必要的微调。周申透露最早的话剧版本里,张一曼其实和其他人一样屈服于特派员了,“当时演出之后,从观众到演员本人,都觉得结局不可信。他们都觉得,其他人屈服是可信的,但是一曼这个人物是绝不会屈服的。所以才有了现在的话剧结局:一曼在被扇了一巴掌之后疯掉了。但是话剧是假定性非常强的,但电影是非常写实的艺术。我们在电影创作中发现,如果按照话剧版本仍然是扇一巴掌就疯了,这个情节是不可信的。所以我们为这个角色寻找了一个更强烈的刺激源,就是剪头发。而刚好这个情节和她之前送铜匠头发也是相呼应的。”
登录秀目号,与万千网友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