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当记者问比利与敌人近身搏杀时是什么感受时,比利回答没有感受,因为根本来不及想。可旁观者却急于为战争总结出一番意义来,因此比利说,“这感觉其实很奇怪,为这辈子最糟糕的一天得到表彰”。
至于战争,也并非正义邪恶这样简单而泾渭分明,战争是罪恶的,但战争却是战士们的皈依,因此比利的班长对他说,他们所为之奉献的,不一定是国家,不一定是上帝,是任何大于自身的东西。
同样是反战,但李安的思考维度并不是口喊几句“热爱和平”,他以一个真实的战士的视角看战争,让我们对于战争拥有一个更为深刻复杂的认知。我们或许不难理解美国主流媒体对于《中场战事》的反感。
相较于借助战争讴歌美国主旋律的《逃离德黑兰》等,《中场战事》无论是镜像表现还是文本深度上,都高出了不小一截,差别仅在于,《中场战事》不是主旋律,相反,这是一部冒犯之作,它冒犯了一向“政治正确”的美国梦和战争话语,揭露了更多时代阴暗面和人性阴暗面。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首次采用120帧/秒的拍摄,这个重大的技术革新,一度让影评人将讨论都集中在技术上。但电影技术终究是服务于内容,120帧更为逼真清晰的视觉效果,能够更为精准地将比利的心理冲击表现出来。
虽然很多观众无缘感受120帧的效果,但此次3D版的视觉效果也堪称无与伦比,立体感和现场感都远非我们以前看过的3D片所能比拟。总之,无论是内容还是技术上,《中场战事》都是李安的水准之作。
登录秀目号,与万千网友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