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北征从5月出发,到7月班师,正值夏秋之际,天气炎热,一路上常遇春既要制定作战计划,又要披甲冲锋陷阵,体力消耗极大,虽然表面上没事,但身体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况。而柳河川位于现在的河北省承德市境内,7月间虽然气温较低,但昼夜温差极大。
而常遇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患上了“卸甲风”而暴死的。可以想象,柳河川地区白天天气炎热,常遇春又重甲在身;到了晚上气温凉爽,他不顾身上的汗水,立即卸去盔甲,引发 “中风”之疾;连带着多年伤病,身体达到了极限;加上大军远征,没有良医,遂不治身亡。
其实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常遇春的地位非同一般,就如同是自己的“尉迟恭”、“岳飞”一般。生前常遇春曾被封为鄂国公,而死后被谥为忠武,而这正是尉迟恭、岳飞所享有的荣誉。洪武三年,常遇春的长子常茂被封为郑国公,长女则嫁给了太子朱标,成为太子妃。朱元璋从来没有忘记这位元勋,每次出兵前,激励将官,必提徐、常二人。
生前身后,常遇春从25岁起追随朱元璋,征战15载,至40岁暴逝塞北。纵观他的一生,常遇春从来不是一个完人,曾经杀过降兵;但他从来都是一员名将,一位从未败名将!题外话:常遇春暴死柳河川后,在当地曾有一座衣冠冢,而当地的地名演化成了“寿王坟”,抗战结束时衣冠坟冢尚在,后可能毁于政治运动中。
不过常遇春身上有个污点,就是他几乎每占领一座城池就忙着屠城,杀降更是常有的事儿,也是个杀降屠城的祖宗。有天人说他暴亡是报应。一次在睡梦中慌慌忽忽间想起小时候的屈辱,便下令屠城,等他醒来,发现军士都不在军中,便问近伺:近伺回禀:将军命令屠城,常遇春马上惊出一身冷汗,急令收兵,这时大军已屠城20里,满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常遇春喜欢杀俘,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大战导火索就是因为常遇春活埋了陈4000人。元至正十八年九月(1358年)陈友谅又使赣州遭受一次危难。陈友谅遣将幸文才率兵围赣,使人招降,全普庵撤里(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和总管哈海赤死守,杀招降人。八月,民间食尽,九月军无见粮而守益力。陈友谅兵入城后,愤其久不下,燔劫一空,居民歼焉。赣州百姓又遭受一次屠城。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距陈友谅屠城后不过六年,常遇春围攻赣州,二十五年(1365年)正月,陈友谅党熊天瑞,援绝粮尽出降,城内已无人可杀了。赣州流传一则故事,说常遇春攻城不下时,发怒要杀赣民百万,后来杀了一个姓黄名百万的人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