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有个最大的漏洞就是,武则天“方图临朝”,杀了李弘又得立李贤,李贤不见得能比李弘好控制,达不到顺利临朝的目的。其实了解李泌所在的历史时期就能明白他说这段话的目的是借古讽今,当成一个寓言故事警戒肃宗别受张后的挟制杀害长子李俶。
李泌以武则天的往事为殷鉴,将李弘比作当年被张良娣、李辅国进谗害死的李倓,故意把李弘说成被武则天鸩杀,以达到自己的进言说服肃宗的政治目的。所以李泌的“信口雌黄”根本不能做为武则天鸩杀太子的证据,《旧唐书》的编修者刘昫等人也摒弃了这种荒诞的说法,没有记录在高宗和李弘的纪传里,只做为实录保留在李倓的传中。
至于《新唐书》的《高宗纪》中就明明白白地揭示了“天后杀皇太子”,《则天皇后传》说:“萧妃女义阳、宣城公主幽掖廷,几四十不嫁,太子弘言于帝,后怒,酖杀弘”(酖即鸩,毒酒),《孝敬皇帝弘传》也有类似的叙述,众口一词:武则天鸩杀太子。
《新唐书》各传中提出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李弘有治国之才,监国期间成绩斐然,“仁孝谦谨,上甚爱之;礼接士大夫,中外属心”,是武则天攫取权力的绊脚石;二是李弘请嫁萧淑妃年逾四十的女儿惹怒武则天。先看第一个原因,武则天生有四个儿子,次子李贤与长子李弘相差不到两岁,李弘死了,李贤立刻替补上来,杀一个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而且“凶案现场”在合璧宫,高宗也住在这里,在他眼皮底下下手,风险极大,付出大收益微,万一事情传扬出去,武则天将丧失高宗的信任,丧失已攥在手中的权力,也将丧失千辛万苦聚揽的天下人心,做为一个高瞻远瞩的优秀政治家,她不可能冒此大不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