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谋士姚广孝是个怎样的人 揭秘黑衣宰相姚广孝的一生

|2017-04-13 11:18:19

  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诏取天下高僧,姚广孝因一场大病而失去了应诏的机会。洪武八年(1375年),姚广孝以通儒被召留京师天界寺。这一次他虽未得官,但这次赴京使他进一步交结了官宦和高僧,并增强了成就事业的雄心。洪武九年,姚广孝回到苏州西山海云院,在那里住了四年,过着“无过客则终日危坐澄想”的生活。

 

  洪武十三年秋,他再次出游,次年“扬帆于浙江之上”。这时,47岁的他已经倚仗而行了。正当他感到“死期将至,故痛自鞭策”时,在好朋友宗泐的举荐下,他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再次被选高僧进京。从此,他的命运就彻底改变了。而朱棣一生中能改变他命运的,只有两个人,朱元璋、姚广孝。

 

  一个是他亲爹,一个是他谋士。这谋士却非同寻常,而是一个被称为天下第一谋士的姚广孝。一个合格的谋士必须要符合两个原则,一个是看清局势,另一个是胸有韬略。很显然姚广孝在谋士毕业证书上,这两项技能肯定都是A。而朱元璋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因为判断力,如果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判断藩王会作乱,以他的手腕,朱棣必死无疑。

 

  但是他相信了血浓于水。老朱只相信亲人,其实是他最致命的弱点。刘伯温、李善长、胡惟庸、蓝玉、傅友德、冯胜都死了,只因为他们不姓朱。在朱元璋的逻辑里,全天下人皆不可信,但亲人除外。农民,这就是农民的观念,亏他做了几十年的皇帝,脑子里还是小农思想。他如果他多读几本书就知道,隋、唐、宋、元哪个不是同室操戈的?为了那至尊无上的宝座,亲情,算啥。况且还是叔侄关系。

 

  朱棣是否想造反,不知道,但是朱允炆是发现了他的这个叔叔很难对付,历史总是惊奇的相似,我们之前说过主父偃的”推恩令“,果不其然,朱允炆又想重演一次。纵然朱棣不想造反,但朱允炆已经在策划如何推倒这个叔叔了,却错估了实力。汉武帝用主父偃的时候,他的实力是强过其他诸侯的。

 

  但朱允炆却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的脑海里依然是,汉景帝时期七王之乱,依然被剿灭,但是谁是他的“周亚夫”?似乎他并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失策啊。所以学了鬼谷子至少会具有权衡实力的能力嘛。衡量双方的实力之后,我们发现朱允炆的团队虽然人多,但是大多是儒生。

来源:尚之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