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为什么重文轻武 其实这么做并没什么不对

|2017-07-14 12:12:26

  宋朝的文治

 

  宋太祖制定了一系列重文轻武的政策,他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第一,开辟儒馆,任用大批儒士;广建学府,培养人才;下令修复孔庙,下诏拨款增修国子监学舍。在国子监开学讲授之日,他还派内侍送去美酒佳肴,以此来表示庆贺。在这一政策下,长期遭受压迫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儒臣们开始活跃起来,穿白袍子的举人们和大襟束带的士大夫们也在重要的社交场合出现,与武人们平起平坐。

 

  第二,改进和推行隋唐以来的科举考试制度。放宽科举考试的选拔门槛,无论家庭贫富、地位高低,只要具有一定的文化都可以前往应举。严格考试制度,以防富家子弟们请托舞弊。每年春季,大批大批的读书人涌进考场,场面及其壮观,甚至有的和尚道士也还俗应考。宋太祖亲自主持殿试,选拔高级人才为自己所用。经过这番改革,考场代替了战场,成为平民进入上层领域的主要手段。清寒的书生,即使穷困潦倒,但是一旦进士及第,就如同平步青云,人人刮目相看。

 

  通过严格的科举考试,宋太祖选拔了大批有才华的文臣,使他们进入了统治集团,让他们担任了中央和地方的官吏以此来打破武人专权的局面。宋太祖认为,乱世用武,治世用文,文臣不能只是用来当作点缀,应该发挥他们的作用。宋太祖不但在地方上用文臣做知州,还特别强调用文臣在中央担任要职。

 

  “杯酒释兵权”之后,宋太祖害怕再次发生武官夺权现象,就统统的用文臣担任宰相。卢多逊、薛居正、吕庆余等人之所以被任宰相或参知政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都读书好学、崇尚儒学。

来源:今日临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