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历史上想要靠谋反当皇帝的王爷并不止朱棣一人,只是像朱棣这么幸运的还真是没有,汉王朱高煦就曾模仿自己的父皇篡位,但是结局却落得被烤死的下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究竟什么样的人才会被称为“王”呢?所谓“王”,在秦朝以前是对诸侯和天子的称呼。自从秦王嬴政称帝后,“王”就成为了一个爵位,这个爵位不一定是王公贵族出身的人才会被加封。
到了汉朝,被称为“王”的人一般是指皇子、皇帝的兄弟们,到了隋炀帝的时候,便定制以皇帝伯、叔、兄弟及皇子为王。而这种制度也被后来的皇室们所继承,一直沿用至清朝的灭亡。
由此看来,王爷的身份和地位非同一般,大都是皇家的一脉血统,其尊贵不言而喻。但也有例外,皇室之外的人也有被称为王的,一般是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褒奖,有时也会加封为王。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笔者在此就不多说了。
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上诞生了很多位王爷,但是其中有一位王爷你必须知道,那就是历史上曾被火活生生烤死的王爷,是不是很惊讶啊!没听说过吧,或者你根本不知道。
其实,历史上的确还就有这样一位王爷,他的地位绝对显赫,还是皇家的一脉血统,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朱高煦。
说到这里,肯定要有人问了,堂堂明成祖朱棣的儿子,地位显赫,身份尊贵,怎么就被火活生生的烤死了呢?说到其原因,那就要从朱高煦谋反叛乱说起了。
朱高煦生性凶悍,且言行轻佻,为太祖所厌恶。后来,成祖即位后,朱高煦便崭露头角,多次跟随成祖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战功。当时朝廷正在商议立储之事,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喜欢朱高煦,常常在成祖面前称赞他功劳很大,因而受到成祖朱棣的宠爱。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被封为汉王。
朱高煦被封为汉王没多久,他的兄长朱高炽便被定为皇太子,此时的他深为失望,仗着自己战功赫赫,对兄长朱高炽极为不满,不把他放在眼里。成祖多次训示,他根本不听。最后在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引起了成祖的愤怒,被流放到山东的一块小封地乐安。
自从朱高煦被成祖流放到乐安后,心中怨恨日盛,预谋夺取皇位的心理十分急迫。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八月,成祖御驾北征,死于回师途中。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高炽即皇帝位,次年改元为洪熙,在位仅十个月,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暴死,终年47岁。
死后葬于北京昌平天寿山献陵。随后,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即位,改年号宣德,是为宣德帝。随着他侄子朱瞻基的登基,汉王朱高煦的愤怒心情更加沸腾了起来。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八月,朱高煦在乐安起兵谋反,派遣亲信枚青等潜到北京,联合他的旧部作为内应,英国公张辅获知后将他们逮捕,并上奏皇上。
在听到起事时,宣宗一开始犹豫不决。但在九月九日,在大学士杨荣等人的强烈要求下,宣德帝御驾亲征,在沙场老将薛禄的率领下,一支有两万士兵的先锋队于九月二十一日围攻乐安。在劝诱叛王朱高煦投降未成后,他们于次日猛烈攻城。
朱高煦只身出城后,立即被城外的官军捆绑了押到朱瞻基军帐前,朱瞻基当即命扈从的御史于谦朗声宣读其罪状。
然而,或许朱瞻基认为就这样直接杀了只身受缚的亲叔父,未免不太合适,最终以“彼固不义,祖训于待亲藩自有成法”而回绝了群臣的鼓噪。
朱瞻基一面让人将群臣告发朱高煦谋反的劾章给其看,一面令其写信,召诸子同归京师(这也说明朱高煦的儿子们当时并未集中于乐安,朝廷先前所掌握的朱高煦“立五军都督府:指挥王斌领前军,韦违左军,千户盛坚右军,知州朱烜后军。诸子瞻垐、瞻域、瞻埣、瞻墿各监一军。
高煦率中军,世子瞻垣居守”纯属虚妄之辞)。并遣其所亲信内侍回到汉王府,慰安宫眷。同时派锦衣卫逮捕了被指认为“同谋”的王斌、王彧、韦达、朱恒、钱巽等数十人。
登录秀目号,与万千网友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