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诗人瓦莱里曾经说过,每个人都属于两个时代。而惠英红则属于草莽并起的上世纪六十年代、逝去武侠的八九十年代和自由达观的二十一世纪当代。
近期,56岁的惠英红带来了新作《幸运是我》,并在与新浪娱乐的对话中,揭开了其传奇人生的三块拼图。
六十年代香港湾仔红灯区乞讨
“虽是流放的公主,但总归还是公主啊”
上世纪六十年代,惠英红的父亲携家带眷偷渡到香港,1963年,惠父被人骗光家财,惠氏一家陷入困顿之中。当时香港有两所京剧学校,许多穷苦的家庭,通常会把孩子送到那里,孩子学会了之后去表演,家里不会有钱拿,但可以保孩子不被饿死。
当时,成龙被送去的是京剧名生于占元的戏剧学校,后来还有了著名的“七小福”,而惠英红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则被送去了另一个戏剧学校,年幼的惠英红则留在了家里。
电影《岁月神偷》中有一段鞋匠家庭遭遇台风天、房屋被吹倒的情节,它取材于香港第一个八号风球的真实状况,当时全港三分之一的木屋都被吹倒了,惠英红家就是其中一个,“每次下雨都叮叮当当的,但那一天突然就看到天空了,所有东西都给吹走了,当时我们一家四口从山区一路往下走,在湾仔的一处楼底躲了起来。”后来,惠氏一家在那里躲了一个多月,靠着到餐厅后面要吃剩的东西充饥。
后来,一位路经此处的阿姨看到了这一家人的窘境,她告诉惠英红的妈妈,湾仔的红灯区有很多水兵,可以要到一块半毛。于是,惠妈妈带着惠英红和妹妹跟去了湾仔。
六十年代初,香港湾仔是红灯区,酒吧林立,每年大概有三个月到四个月的时间,许多参与越战的军人会到此休憩。惠英红和妹妹就抱着一个木盒子,装上各式货物,有口香糖,也有中国特有的筷子,还有印着裸体美女的扑克牌,“通常他们也就来个十多天,换了港币,走的时候没用了,就会帮我们买,一块两块这样下来,一天可能有几十块甚至上百块。”